關於科學化訓練

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

【為什麼我能在東馬聞到燒肉味?】

起跑日期:2017/02/26 (日)  /  地點:東京都廳
起跑時間:上午09:10          /   天氣 : 晴,5度~9度




比賽當日
前半程都蠻好跑的,就是在一過20公里之後,整個後半程都失速!大腿抬不動,感覺吃力!就算收腿再快也快不了!甚至身體有種沒電了的訊號出現。這是怎麼一回事啊?!



台灣朋友在不同定點等我經過,說我跑起來的臉一派輕鬆,很悠哉!
和其他拼了老命在開的跑者,反差很大。
其實我也想快,只是腳沒辦法控制,
而那種沈重感就像平時肌力訓練的那幾天一樣。

心裡不斷想著,會是因為這幾週的LSD訓練,距離最長只到21K的關係嗎?
還是我的大腿及腿部力量還是不夠呢?!
一邊跑一邊想著,到底是哪裡練得不夠好呢?!



在東馬的前兩週,身體狀態非常不錯!
原本以為自己在這次馬拉松,應該可以跑在三小時內。
不過比賽還是會有不同的狀況,就像今天一樣跑差了!


最終比賽成績是 03:32:00   ,殘念…
心裡很不能接受這個成績,明明平時訓練的狀態都很正常。

今年很多台灣跑者抽中東馬,其中我們半菁英組的台灣選手也頗多。裡面有兩三個女選手是我以前的戰友,她們現在一樣週週連馬,今天成績落在306-308左右。
我想,他們應該很驚訝,我這次的成績和水準差很多。


各數據顯示分析資料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平均配速
從數據資料來分析自己身體的情況,
平均配速4:56/KM,幾乎5分速。
從以下每公里分段配速時間,
可以看到在20K之後,
開始像失速列車一樣的嚴重掉速,
甚至最慢到6分速,
真是不敢相信!但這是事實!


比賽當天的步速(分鐘/公里)和心率(bpm)
一過半程後,步速和心率開始持續往下滑。
心率降低到連E心率區間跑都不到,大約是140(bpm)。
沒辦法跑快,也不覺得喘。

觸地時間(毫秒)
數據圖中看到明顯變長,
之前大概可保持在平均199毫秒,這次掉到平均217毫秒。

步頻(spm)
平均步頻188,雖然維持180以上,
但觸地時間很長的關係,變成競走型跑法。
沒效率!因為步頻很高,但腳掌騰空時間很短。

垂直振幅(公分)
平均7.2倒是蠻低的!
代表並沒有在比賽中不自覺地推蹬地面。


左右平衡觸地時間
左平衡50.9%,右平衡49.1%
兩腳不平衡狀態,通常都是左腳比較不靈敏。




找出解決之道
對於東馬比賽這次的成績,知道當下並不是所有情況都能掌控。
自己所能做的下一步,就是接受當前的情況,
也體認到正面臨的問題,朝這方向去找出解決之道。

回往自己很認真的投入在過去的馬拉松比賽過程時,
時間彷彿也會跟著停止,往往會感覺到時間不復存在。
只是去感受自己所跑的每一步,
平靜又專注,即使周圍再亂也能不受干擾的跑著。

然而在這次東馬30幾公里時,
在思緒神遊的情況,竟還能聞到整條路都是燒肉味。
為什麼我能在東馬聞到燒肉味?
這代表著我是否不夠投入當下?!
也意識到自己是否就是老師提到的訓練機器人一樣,
只是一昧的用身體跑,而沒有「專心致志」用心跑。
被討厭的勇氣裡,書中提到【接納自我】
「關鍵不在你經歷什麼,而是你如何運用它」這句話

既然無法改變自己是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,
坦然接受那個「辦不到的自己」,
而且盡最大努力朝目標前進,不欺騙自己。

簡單的來說,對這次只跑了332的自己說:
「這次只不過是運氣太差,我其實也可以跑進sub3!」
這就是【肯定自我】。
相對的,坦然接受自己只跑了332的成績,
並思考:「要怎麼做才能再跑進sub3,並離破PB更進一步呢?」
這就是【接納自我】。

因此,我該思考的下一步,
就是下一場比賽該怎麼準備?

能從失敗找到問題點,再進步就好!
失敗會成為成功的養分,那麽這趟東京馬也就不虛此行了!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