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rmin Sports訓練營
-東京馬個人訓練計畫(前三週)
自從跑完廈門馬,休息一週。加上感冒喉嚨沒聲音休一週,
共花兩週恢復,中間幾天有慢跑。本週是226東京馬前的個人化訓練計畫第一週,
課表:T心率20分
場地:台中教育大學操場(跑道最外圈300M)
今日身體狀況指數:+2。台中天氣:18度,晴。
大概有兩週的時間,都沒有跑快一點的速度了!
也很久沒有用「心率」來跑課表了,前陣子準備廈門馬是用「配速」來跑。今天一開始就覺得心率拉不上來,速度在3:49/km還是沒辦法到3.0以上區間位置。好吧!既然如此,我還是用身體能做到的跑速,完成剩下的T心率跑。
跑著跑著還是會瞄一下跑錶,平均配速到了4:06/km,
這時候讓我遇上每次在操場上總會遇見的一種人。只要一靠近他,就會感受到威脅想加速的人!於是我利用這個情況來提升我的速度,就這樣讓那人成為領跑者。其實並不認識他,但每次遇見都能互相刺激互相幫助,這樣對我們都算是有益!而走在外道的民眾也自動會閃開!之前經常看到,引述跑者和走路民眾吵架爭奪跑道的爭議報導,但其實台灣的操場也不算是一個不友善的地方,只要互相尊重禮讓,需要跑快速度間歇性質訓練課表時,稍微打招呼說一聲,基本上還是能夠和平解決這個問題的!
最後看了自己T心率20分完成數據,
平均配速4:04/km,心率區間3.4,跑得不錯!
2017/01/18(三)PM:4:50
課表:M心率15K
場地:台中教育大學操場(跑道最外圈300M)
台中天氣:17度,晴。
這兩天都是用心率區間跑課表,例如昨天T心率20分,
和今天M心率15K,都跑不到該跑到的區間位置!
T20分大概在19分才有靠近3.0一下下,
而今天的M15K也是最後5K才靠近1.9,但2.0幾乎停留幾秒而已。
而今天的M15K也是最後5K才靠近1.9,但2.0幾乎停留幾秒而已。
幾本上今天的心率區間都在1.5左右還會退回到1.1。
但是這兩天跑起來身體狀態非常好,就是心率區間達不到!回來看跑錶設定是跑掉了!
基本上昨天T20的心率區間在3.4,而今天M15K的心率區間在2.2,沒什麼問題。
![]() |
週三M心率15K |
2017/01/19(四)PM:05:40
課表:《肌力訓練30分鐘+跳繩+輕鬆跑30分鐘》
場地:台中教育大學操場(跑道最外圈300M)
台中天氣:17度,晴。
「肌力訓練進展期主訓練」,A-B-C交替做,做好做滿三十分鐘,
接著跳繩訓練後,就開始輕鬆慢跑。
接著跳繩訓練後,就開始輕鬆慢跑。
即使在肌力訓練後輕鬆跑30分鐘,也能幫助我帶回昨天的馬拉松配速跑感當中。無論時間的長短,心也會逐漸習慣在這種情境中。專注於眼前的一切動作及呼吸,珍惜當下擁有的訓練時間,並且享受它!跑著跑著,還能面帶著微笑完成今天的訓練。
![]() |
肌力訓練後30分鐘輕鬆跑 |
2017/01/20 (五)PM:04:46
課表:E心率90Min +6ST
場地:台中教育大學(操場最外道300M)
今日身體狀態指數:+4。台中天氣:14度,晴。
今天氣溫下降,越跑越冷!但跑起來特別舒服!
平均心率保持在140-144左右。
原本大腿有點沉,但動態暖身20分過後,跑主課表就順了!腳也就輕盈起來。
從這週三M15K和E90當中,身體似乎在一個框裡平行移動著,只有專心注意在收腳的部分,其他擺手動作和身體,也都維持從頭到尾同樣姿勢也不會變,不會有多餘的動作,感覺很省力可以一直跑下去。
課表內容我設定錯成E配速90分,不過跑起來還是一樣在E心率區間。身體放鬆度改善許多,尤其是現在跑完後,肩膀、頸部不會再像以前一樣酸痛,這是較明顯的差別。
備註:提到「身體在一個框裡平行移動」的感覺。
老師引用博士Pose Method of Ruuning第十八章書裡的一段話來做回應:你可以想像有一部攝影機在跑步時一直跟著你,你的頭頂剛好在鏡頭的最頂端,腳掌落地點剛好在鏡頭的最下端。身體的每一邊要幾乎納在鏡頭兩邊的範圍。 攝影機每秒可以記錄24格畫面,所以當你一格一格播放時,就可以很清楚地檢視你的跑步動作。因為影像不可能說謊,它能拿來做表現評估。首先要知道的是,你的身體只要在任何時間、任何部位超出鏡頭的畫面,就代表你在某些地方出錯了。 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「擺盪腿」(騰空腿)在另一隻腳落地時移出了鏡頭框框的後側,那表示你在空中時沒有主動回到關鍵跑姿,它應該要一離地就立即被拉到臀部下方位置。當腳掌定在地面,要等到身體到達它上方才能移動,這種結果造成身體後面還拖著一條腿在跑(【圖18.1】)。當你帶著「腿尾巴」上場比賽時,你就需要使用其他肌肉去把它拉回來往前送,因此就耗費了額外的能量與加速疲勞。諷刺的是,這使你跑得更賣力,但也跑得更慢。變慢是因為你的腳掌停留在地面的時間太長,變累是因為你浪費力氣去做多餘的動作。這就是時機掌握不良造成的結果。 相反地,如果「擺盪腿」超出了鏡頭框框的前側(框框在你的前側),那你一做做出了向前跨或向下踩的動作(【圖18.2】)。在向前落下的這個時間點做這兩件事同樣是不對的,它會造成很不理想的結果。首先,腳往下踩的動作一定會使腳掌落在身體前方,造成剎車效應,而且你必須等到身體通過支撐腳上方後才能離地,在等待期間,前進的動作也會停滯。更糟糕的是,當腳落在身體前方時,腿部就必須吸收全身體重所造成的衝擊力,這會大幅增加受傷的風險。
![]() |
E心率90min+6ST |
課表:《技術訓練30分鐘 + 跳繩訓練 +輕鬆跑30分鐘》
場地:台中教育大學(操場最外道300M)
台中天氣:13度,晴。
今天訓練非常輕鬆!
跳繩和技術訓練結束後,接著輕鬆跑30分鐘。
這30分鐘是用體感去跑,大約用5:40/km的配速。
即使只有短短的30分鐘時間,我還是會專注在調整自己動作,配合呼吸。
一路上的感覺很棒!不知不覺30分就過去了!2017/01/22 (日)AM:10:39
課表:I配速400M x12 (3:23/km)
場地:台中教育大學操場(最外道300M)
台中天氣:19度,晴。
今天400M跑起來其實有點吃力,問題在於每趟400M結束時,都會有腹肌酸軟無力感!我想,可能是好一陣子沒有跑I間歇訓練的關係。
看了I配速400M的秒數,很明顯發現大概第三趟開始每2趟會慢一些,兩趟過後會出現一趟秒數快,而那趟會特別好跑,不怎麼累!
(1)84
(2)82
(3)90
(4)88
(5)78
(6)88
(7)90
(8)82
(9)94
(10)91
(11)82
(12)84
在跑的時候還以為是一慢一快,回來看數據才發現是兩慢一快。
在操場跑並沒有設定從哪個定點開始,所以跑時心裡不會去算還剩下多少距離。![]() |
I400配速 x12趟 |
備註:這週練完後的感覺如何呢?
1是很輕鬆 2是輕鬆 3是剛剛好 4是累 5是很累
這週訓練讓我覺得身體不會太疲勞,
是屬於(2)輕鬆的。除了週日的I400M配速稍微累一點,其他日程的訓練都沒什麼太大問題。肌力訓練後隔日會感覺大腿肌肉較沉,但暖身做足後,會改善許多,也讓當日課表越跑越順暢。
1是很輕鬆 2是輕鬆 3是剛剛好 4是累 5是很累
這週訓練讓我覺得身體不會太疲勞,
是屬於(2)輕鬆的。除了週日的I400M配速稍微累一點,其他日程的訓練都沒什麼太大問題。肌力訓練後隔日會感覺大腿肌肉較沉,但暖身做足後,會改善許多,也讓當日課表越跑越順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